2)规划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讨论过。

  方海肯定是支持的,他一想到家里能有个研究生,那是整个人容光焕发,恨不得现在就定下来。

  没办法,就是这么喜欢文化人。

  赵秀云也反复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其实她在学术上没有多大追求,读书于她而言,更像是过好生活的手段,觉得自己大概是不配接着往下读,最终放弃这件事。

  她追求现实大过于这些,说起来也只是个俗人。

  方海觉得倒也称不上什么配不配的,他有的时候也有自己的道理,说:“我入伍的时候,也不是奔着保家卫国,是为吃饱饭。”

  老方家穷啊,他人生第一顿饱饭是在部队吃的,人只有吃饱饭的时候才有空想别的,所有的情怀都是后来才升起的。

  要是按这套说法,他是不是也不配说保家卫国?

  这话,恐怕是赵秀云觉得他说过最有说服力的话,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反驳。

  卡壳的样子,让方海有些得意,说:“是不是很有道理?”

  他这张嘴,多年来屡屡败阵,真是难得说几句这样的话。

  不知道以为他说了什么传世名言,赵秀云多少觉得好笑,说:“嗯,特别有。”

  到底是商量好不接着往下念,第二天才跟孩子们宣布。

  禾儿很是震惊说:“怎么,读完大学都不算完吗?”

  别看她天天跟打鸡血似的复习,其实心里也觉得读书挺辛苦的,只盼着早早能工作,就算解放。

  按这样算,母女俩对读书的想法都挺功利的,家里恐怕只有苗苗是真心为想上大学在努力。

  赵秀云跟她解释几句,禾儿越发惶恐起来说:“那这样要读到几岁才算完?”

  “读到老,学到老。”

  现在多少人到中年还在轰轰烈烈上夜大,连方海都琢磨着要不要再去报一个。他之前通过进修拿到高中同等学历,也是被认可的一种,要是再上三年夜大,好歹能有个大专学历。

  那就算很不错了,毕竟是从目不识丁到现在,一点一点熬上来的,主要也是家里可见将来会有一串大学生,他自己不想落后太多。

  赵秀云也很鼓励,还是那句话,到这个级别,多读书总是比别人多提拔机会,社会可见在变,读书只会越来越重要。

  像禾儿和苗苗,恐怕还不会意识到这点,只是因为家里重视教育,孩子自然也把读书看得重。

  很多人家都会来问是怎么教孩子的,赵秀云其实没有特别的方法,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总结说:“多亏你们俩也自律。”

  但是以己度人,方海看得是最真切地,说:“你是表率,往那一坐,孩子自然知道。”

  哪怕是他这个年纪,都受环境影响很大,更何况是年幼的女儿们。

  赵秀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绩是自己看得紧的缘故,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忽然发现男人其实看事情也挺仔细的,或者这就是旁观者清。

  禾儿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说:“读书好的孩子有自由。”

  经常有人说她不该这样,不该那样,但是妈妈从来不会说太多,最大程度给她自己做决定的权力,其实一切的前提都是成绩好。

  这话虽然乍一听有点刺耳,也是实话。

  赵秀云坦诚道:“你要是成绩不好,没法放你这样玩。”

  玩是一时的,将来怎么样才是最重要的,惯孩子也不是这么惯的。

  哪怕苗苗,只要成绩稍有不好,画画课也是能少就少。

  成艺术家的有几个?

  反正肯定比考上大学的人少,将来就业还窄。

  做父母的,总得为孩子想得更深一些。

  禾儿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大概从没有得到过任何辜负,哪怕再辛苦,也是坚信是为自己好。

  再加上性格使然,一味给自己立目标说:“我高考肯定会考好的。”

  苗苗也从饭菜里抬起头说:“我也会考上好中学的。”

  看看咱家这气氛,真是不头悬梁不行。

  方海跟着说:“我今天就去夜大问问。”

  最好争取能拿个本科学历,这样一家四口将来就是妥妥的书香世家了。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