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僵持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台,沪市都是搜得到的,人家一上来就是大动作,又是电视剧又是电影的,轮番轰炸,恨不得让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蹲在电视机前。

  你慢人家快,不到两个月,沪市电视台的收视率就跌到最低。

  与此同时,赵秀云第五次提上去的辞职报告也压在领导办公桌上。

  市广电局为此专门开过会讨论,本来去年沪市台还作为发展良好的典型,眼看今年过一半,成绩却越来越差,其中缘由大家都有数。

  老派一点的人,心里很不满意赵秀云,觉得她心里没有集体,要往以前,这样不服从组织安排就够她去干校改造的,但现在是改革开放,一切都不一样。

  别的不说,人家报告打那么多次,连班都不来上,按理要开除才行。

  业内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各地都来函想调她去,眼看是人才,就是这么有脾气,你能怎么办。

  但做领导的,也有脾气,觉得不服管教的职工不要也罢,这种性格,这次能因为不让她去香江闹辞职,下次就能因为没评上先进再闹一次。

  集体的事情,本来就是说不好的,刺头向来就是大家最不喜欢的那类人。

  事情就这么僵持下来,既不给批辞职报告,也不叫人回来上班,反正干耗着,等谁熬不住再说。

  赵秀云肯定不会熬不住的,她这阵子不知道多快活,还跟外商搭上线,正是前几年到沪市投资的华侨王光宗——他当时每个月出三百想挖方海给他儿子王耀祖做私人安保,被拒绝后两家还是保持联系,尤其是王耀祖刚到沪市的时候,还请赵秀云做过一段时间随行翻译。

  作为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王家的工厂落地沪市郊区,主营服装加工,用来出口。

  王耀祖则是在市区总部办公,听说赵秀云有意离开电视台,第一个抛出橄榄枝。

  他是华侨好几代,从小家学渊源学经商,深知在国内做生意,最需要的就是当地人,但有本事的人都在公家单位,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选择,他哪怕出大价钱,很多人都是犹豫。

  现在有一个要主动离开的,可不得使劲招揽,想让她负责开发国内市场。

  说实在的,赵秀云是挺心动的,一来人家工资高啊,上来就给开三百块钱一个月,她哼哧哼哧在电视台,没白天黑夜地熬着,连福利加起来每个月都才一百;二来这活听上去也很有挑战性,尤其是大有前途。

  但她也很犹豫,一来这活需要前期需要到处出差,她是个放心不下家里的;二来从个人爱好上,她还是更喜欢电视台的工作。

  另外还有王梅,她的工厂属于合资,背靠市妇联,不过妇联不参与实际运营,基本是她这个总经理说了算。

  她在沪市干个体的人里着实有一号,随着版图不断扩张,还有心做出口行业,早就缺人,恨不得把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