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8章 朝议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8章朝议

  可愿入太学?

  听到这句话,陈暮脸色不变,心中却微怒。

  不是生杨赐的气,而是有些不舒服。

  当初他本来可以去太学读书。

  平平静静混个文凭,转到地方举个孝廉,等待着天下大变即可。

  权宦挥挥手,他就从太学转到了鸿都门学。

  本来这也就算了,谁让世道就是这样,封建制度下,没有权力,就等于没有人权,没人会在乎你的意见。

  但现在人家又跑来问你,要不要回到太学里去?

  自己是商品吗?

  被人摆弄来摆弄去?

  当然。

  至少人家杨赐会问他意见,这一点上来看,就比张让赵忠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直接给他换地方要好得多。

  不过陈暮还是有些抵触,平静地回答道:“伯献公,鸿都门学藏书无数,又可以勤习书法绘画,暮觉得,在鸿都馆也挺好。”

  听到他的话,张让赵忠长舒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治国谋略的人才,而且深得天子赏识,可不能被士人拐跑了。

  杨赐倒也不失望,只是轻声道:“人各有志,你喜欢在鸿都馆也可以,不过以后看经书的时候,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我府上询问。”

  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去找他?

  陈暮心中一动,拱手下拜道:“多谢伯献公。”

  这是要收记名弟子。

  东汉老师收徒弟有两种,一种是入室弟子,既是把所有知识倾囊相授,传为衣钵那种。像杨赐张济与汉灵帝就是这种关系,还有孔子三千门徒,真正登堂入室者,只有七十二贤而已。

  二种是大课弟子,也称为门徒。大儒马融收弟子上千人,包括郑玄卢植,这些弟子就是大课弟子,还有卢植收刘备公孙瓒这些人,也属于这种。

  后来公孙瓒还拜过刘宽为师,不像入室弟子那样只拜一人为师,这就是汉末师无常的一种体现。

  如果打个比喻的话,就相当于现在师父与徒弟,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种是代表了传承,另外一种则是知识的普及。

  所以杨赐这么说,其实就相当于他在讲学的时候,允许陈暮去旁听的记名弟子。

  不过虽然只是普通大课弟子,但杨赐的名气实在太大,得到他的赞赏,很快就能名扬天下,在士人中竖起名望。

  这说明杨赐很欣赏他。

  地暖管道铺设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第一天用来安装管道,第二天上午安装完毕,下午又得铺设地板,数百名经验丰富的工匠忙活,这才将这个工程做完。

  到了第四天,地暖设备正常运行,整个玉堂殿温暖如春,因为铁管并不是直接埋在木板上,上面还铺了一层细沙,这样一百度的开水流过铁管之后,热量传递到细沙上,再传递到木板,蒸腾到房间里,温度就会低很多,大概有五六十度。

  地板温度五六十度,等到热量再挥洒到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