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章 泰山书院开学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仆人将马车里的行李取下来,四至十二岁的少年们下车,好奇地打量着未来他们可能要住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

  陈暮作为泰山书院的院长,站在竹林入口外,笑吟吟地看着不远处的孩子们。

  不知道这些人,哪个是诸葛亮,哪个是陆逊,哪个是陈群。

  书院里的杂役纷纷上去帮忙,引着众人进去。

  “刺史。”

  崔琰带着自己的弟弟崔林,路过陈暮的身边,恭敬行了一礼,又对崔林道:“这是青州刺史,也是泰山书院的陈院长。”

  “见过院长。”

  11岁的崔林已经是个小大人模样,只是神情木讷,一板一眼地行礼。

  陈暮在心里觉得这孩子没有灵气,不过一想到崔琰也是这性格,便也释然,点头道:“嗯,进了书院,好好读书。”

  “唯。”

  崔林恭敬应是。

  崔琰今年二十五岁,原本历史上,应该要到190年也就是他29岁的时候才会与朋友公孙方一样拜郑玄为师。

  但现在听说郑玄开学宫广邀天下学子来齐国读书,又听说除了泰山学宫以外,还有泰山书院,由青州名士管宁教导,招12岁以下学生。

  于是早就对郑玄慕名的崔琰就带着堂弟崔林,从清河郡出发,欣然来到了齐国。

  清河郡就在平原国旁边,离齐国不远,只有200多公里距离。

  除了崔琰兄弟以外,还有诸葛亮兄弟,陆逊叔侄,陈群兄弟,以及青州徐州兖州冀州四地一些名门弟子。

  古代交通不便,即便是大儒讲学,除非刚好有士人游学在此地,否则很难会得到消息特意过来。

  因此来的也都是青州旁边三州的人,而且都是离得不远,也就一二百公里范围内。

  能来这么多人当然不是看在陈暮的面子上。

  人们冲的是郑玄的声望。

  郑玄海内闻名,昭然天下,可谓当时第一大儒。

  就连鲁国的孔家都派遣子孙过来,可知郑玄的名气有多响亮。

  因为在宣称当中,从泰山书院受业之后,就立即可以进入泰山学宫读书,这对于那些需要对子女教育的官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

  诸葛亮兄弟由他们的父亲泰山郡丞诸葛珪送来,诸葛亮今年六岁,他的兄长诸葛瑾十三岁。

  陈暮看到一位面容俊朗的中年男子,拉着一个粉雕玉琢,面如冠玉的孩子,身后还跟着一位面目严肃,外表老成的少年向他缓缓走来。

  “陈刺史,吾是泰山郡丞诸葛珪。”

  诸葛珪向他敬礼。

  陈暮好奇地看了眼那个孩子,回礼道:“原来是诸葛郡丞。”

  郡丞是六百石,跟刺史的官职大小一样,是一个郡的二把手,谈不上高官,但也不算低,属于中等官员。

  “这是我的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

  诸葛珪一一介绍,向陈暮拜谢道:“还得多谢刺史,向郑公引荐,不然我子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