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章 论仁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恕,父母之仇同样也不能宽恕。

  如今刘备陈暮作为官军,杀死了武旬的父母,二者之间虽然没有仇怨,但却有大义在,一方为正统代表,另外一方为反贼代表。

  哪怕这些反贼都是活不下去,被迫只能造反的人。可在当时人的世界观里,贼就是贼,官就是官。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而子报父母之仇,同样也是天经地义。

  如果赡养一个有杀父之仇的人在身边,那么就犹如养了一头随时会反噬你的老虎,不可掌控。

  这显然有背于儒家的思想。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理念很奇怪。

  但这就是古代,不能用后世的价值观套用在古人身上。

  就算孔子来了,他也不会将仁义施展给反贼,甚至会进行痛斥。

  比如盗跖,盗跖严格来说,和张角没什么区别,都属于起义军领袖。但孔子依旧不认为他这么做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了他的举动。

  统治阶级祸害百姓,却不许百姓奋起反抗?

  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孔子的思想是如此。

  别看孔子向来主张仁政,但他认为为君者对百姓施展仁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百姓不犯上作乱,不成为统治者的反抗者。

  《子产论政宽猛》中孔子曾经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意思是对待百姓要刚柔并进,一边拿刀,一边拿枣。

  对待那些反贼,必须“纠之以猛”。

  所以不管反抗统治者的人为什么要反抗,在孔子眼里,只要你当了反贼,那就已经不是人,必须要处理掉。

  陈暮就是以儒家关于“父母之仇”“反贼的定义”以及刘备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仁义”准则三个方面来对抗刘备关于自己的“仁义”理解。

  这就是所谓的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你不是讲仁义吗?

  那你对敌人的孩子仁义,是不是就对身边的人残忍了?

  刘备听了,忍不住夸赞道:“四弟真是博学多才,我不如也。”

  陈暮没有一点骄傲的表情,只是说道:“我知道我的德行和才能不够,我也希望向大哥学习仁义之道,但我希望大哥应该明白,仁义是有条件的,不能一味地对别人太好,否则就会变成妇人之仁。”

  刘备沉思道:“四弟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义,武旬的父母因我而死,他要我报仇,无可厚非。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就说明我的德行还不够,他也不懂什么叫是非大义,所以我会把他当成敌人一样对待,但至少现在不是。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追求仁义,是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没有灾害,每个人都能过着安定平和的生活。现在世道不好,今天我和黄巾贼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所以我会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