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9章 修史,建元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荣制造的“河阴惨案”写成了大忠臣拨乱反正,说尔朱荣修德讲义,商朝的伊尹和西汉的霍光都比不上他。

  这么离谱的记载当然引得世人愤慨,以至于唐朝修的《北史·魏收传》当中记载:“其既缘史笔,多憾于人,齐亡之岁,收冢被发,弃其骨于外”。

  因为得罪的人太多,死后被人把坟都给刨了。

  可见魏收写的史书即便是被当时的人,也认为完全是在胡说八道瞎扯淡。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实在是过于混乱,不仅修史的人乱写,连朝政和民间也都是一团乱麻。

  导致在隋唐时期被贬为野史的《魏书》,最后居然成为了二十四史之一。

  不得不说,这是件很讽刺的事情。

  但同时也证明,当时的史书记载完全没有规范可言。

  连这么离谱的《魏书》都成为正史,那么其它私人修撰的史书,就更加不用说。

  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有感于当时修史没有任何规范,民间野史不计其数,历史过于混乱等原因,于是开设史馆。

  从那之后,国家才正式规范修史工作,李世民将史馆置于门下省,由宰相监修国史,为前朝编纂历史,成为了一项国家级的大工程。

  但规范修史工作是唐朝的事情,汉朝还没有完善这方面的制度。

  陈暮自然不会允许历史记载这么持续混乱下去,于是在兰台开设弘文史馆,广招学者,由太常主持整个修史计划。

  所以这就有了今年朝廷准备大张旗鼓修史的计划。

  不过蔡邕年岁已大,这个工作比较繁重,无法持续担任,便由他精挑细选,选了学生阮瑀、欣赏的后辈徐干、王璨等人为史馆尚书,帮他完成修缮工作。

  除了修史以外,陈暮还主持了整个国家典籍修缮、整合、编纂等工作。

  就如同朱棣修的《永乐大典》一样,他要把全天下的典籍收录进大汉国家图书馆里。

  只是朱棣的《永乐大典》属于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没有任何确切的作用,放在仓库里起灰。

  而陈暮这么做是因为董卓之乱对东汉的鸿都馆、兰台、辟雍馆、东观、石室、宣明、太学等藏书场地造成了毁灭性打击,需要重新恢复。

  并且随着造纸业的蓬勃发展,纸张广泛传播,原来几乎所有藏书都是竹简,现在也要全部誊录到书页上,编纂成册,印刷成书。

  将来这些书本会经过挑选,有些会变成课本,有些会变成学者研究用的典籍,还有些则成为丰富国家图书馆的一部分。

  从这一点上来看,陈暮对目前大汉所有残存的典籍重新进行修缮和清点工作,实际意义肯定要比朱棣做得更大。

  要在大汉这样一个封建社会提供开放的知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好消息在于这些事情也许用不了他去管。

  因为光今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