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6章 着即拉出去枭首,以正纲纪!_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重礼仪制度的文臣们而言,韩爌这种行为简直是谄媚事君到了极点。

  身为首辅,竟然为了让皇帝满意,不惜建言以太后之礼葬李氏。

  可关键是,李氏连一个皇后都没挣上呢。

  何况,李氏在移宫一案中的表现也很不好,且素来也有类若郑贵妃骄狂跋扈的传闻。

  所以,此时,谢升就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臣认为元辅所言不妥,李太妃在先帝时,不过一选侍,无皇后之封,即便是陛下即位后,也未得太后之封,不当以太后礼葬之,而当以贵妃礼葬之!”

  其实,韩爌是故意这么提议的,他就是要让群臣们把注意点从李太妃突遭横死这件事上转移到针对如何葬李太妃这件事上来,让这些大多善空谈而不善时务围绕着礼仪的事吵起来,这样,就能卸去皇帝默许张贵唆使他人暗杀李太妃而引起的舆论压力。

  故而,在谢升这么说后,韩爌就故作愤怒地道:“怎么就不能行,李太妃有抚育陛下之德,难道陛下想尽点孝心还不行吗?!”

  “以贵妃之礼葬李太妃,已足以彰陛下之孝!然,礼怎能乱……”

  谢升回答后就侃侃而谈起来,开始从周礼谈到历朝历代的例子,一句一句地驳斥着韩爌的话。

  而韩爌也不像以往一样沉默,故作激动地与谢升争辩起来。

  一时,也有其他文臣加入进来,针对该如何葬李康妃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且各个引经据典,仿佛这才关系到整个帝国的根本。

  阁臣、六部堂官、御史、六科给事中各个都有自己的一番理论。

  天启很冷静地看着这一切,也没有阻止。

  他甚至在笑。

  因为他现在很愿意看见这一幕,看见这些文臣大多只把注意力放在针对葬李康妃的礼仪上。

  也不知道争了多久,天启见还是没有争出个结论,便也故作开明道:

  “既然诸卿商议不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那就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传旨,着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太仆寺、太常寺、鸿胪寺、光禄寺等在京七品以上官和国子监监生,也参与廷议!”

  “要尽快议定出最适合太妃的葬礼出来,既要不损乱朝廷礼制,也要不堕朕孝心。至于太妃突遭横死之事,下旨给国舅,着他尽快查出幕后主使。”

  于是,在京更多的官员士子加入了进来,参与着这场大讨论。

  当然,这种讨论,根本不可能指望一时半会能达成一致。

  而在文臣们因为韩爌等刻意挑起礼仪之争而纷纷加入礼仪大论战时,张贵也接到了让他来查李太妃突遭横死真相的旨意。

  自己查自己。

  对于张贵而言,自然没什么难度,无非是要怎么编而已。

  张贵想了几天,在确定了怎么编后,就在天启七年六月这一天午朝时,向天启禀报道:“陛下!臣已查实,太妃虽慈善,但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