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2章 贬大儒去外夷,行外儒内实之策!_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给民众上陈冤情用的,而不是拿来弹劾阁臣们用的。

  “什么,让吾去倭国传播儒学?还是个副的?!”

  刘宗周听后苦笑了一下,失望地道:“不是杖毙或枭首吗?”

  刘宗周问着就朝宣旨的内宦咆哮起来:“为什么不治吾死罪!让吾殉道而亡!参劾权贵而死?!”

  这内宦没有理他,也有些不理解,宣完旨意后就离开了。

  “慢着!”

  但刘宗周却喊住了他,道:“即便陛下不给吾一个忠烈而死的机会。但请公公带个话给陛下,可否不要让臣去异国他乡?臣宁流放三千里,受瘴气而死,也不想将来尸骨在他国!”

  刘宗周说着就长揖一拜,第一次对内宦卑微地哀求起来:“有劳公公了。”

  “等着吧。”

  刘宗周是真不想去什么倭国传播儒学。

  因为他在国内怎么也算是在士林极为有名的大儒,被尊称蕺山先生。

  所以,他无论是被治死罪,还是被贬谪到国内哪块穷乡僻壤去,肯定能声名远扬,使不少士林中人对他更为钦佩,也算是进一步让士林中人看到他的风骨,乃至或许能像王阳明一样,在某个偏僻的山洞因为治学有方,而留下一段佳话。

  但现在朝廷却要派他去外夷传播儒学!

  这无疑意味着,他就会看不见国内士子对他不畏强权、恪守礼教的敬仰之心。

  相当于他现在白刷了这一波名望。

  再加上一想到就要离开故土,甚至会客死于外夷,刘宗周就更加不能接受。

  事实上,大明的儒士的确没有走出去传播自己学问的原始动力,而不像西方的传教士一样,为了传播自己的上帝,拼了命地也要往全球去传播。

  这或许是跟儒家本就是适应农耕文明的学问,甚至因为是源自于奴隶社会时期及周朝的学问,所以,他们本就对走出去不感兴趣,更在意的是如何去说服统治者用他这一套去管理奴隶,而走出去是要对外扩张,对外掠夺,他们更感兴趣联合统治者对内压榨,对内掠夺。

  故而,儒士们或许天然没有走出去的动力,而更在乎在自己国土内向帝王贵族们说教,然后争取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毕竟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是这个时代的人一直以来学文练武的初衷。

  而不是出去开发新财富的初衷。

  所以,刘宗周现在也就接受不了朝廷派他去倭国传播儒学的任务。

  但张贵现在就想让朝廷这样做,让刘宗周这样的儒士去祸害外夷,让那些外夷贵族利用儒学去驯化他们的子民,然后让他们的子民在儒学影响下变成温驯的牛马,勤奋还从不抱怨,最多只是忍无可忍的时候来场大爆发,但可以接着轮回。

  当然,张贵知道可能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儒学传播不一定成功。

  但张贵想借此机会试试,让大明利用国家的力量强行输送儒士出去,把外夷百姓变成最好统治的百姓,实行外儒内实的全球战略。

  即对外崇儒,兜售为政以德的理念;对内则崇尚实务之学,讲究实事求是。

  “陛下有旨,不准,圣人之学需要传扬,这是利在千秋的大功业,乃大德也!刘副使,记住了吗?”

  宣旨的内宦走回来后,就向刘宗周回了话,且询问道。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