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0章 开设各类专业学堂,释放奴仆!_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部这边得先用一笔惠民库里的钱兴建起若干专科类的学校,如教农耕之农校,教百工之工校,教文之文校,教武之武校等等。”

  张贵则因此在制策司提起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

  陈子壮言道:“办校倒是必要的事,只是在哪里办校?”

  “以及需要考虑到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个是否公正的问题!”

  “天下权贵官僚家的子弟与天下正经出身的子弟,进官学读书,尚且要考试,为何这些奴仆出身的汉人就可以直接入官办专科类学校读书,且等着被培养出来,分派于各处做事?天下人只怕要问‘凭什么’三个字。”

  张贵听后言道:“选好了在哪里办校,其实就解决了是否公正的问题。”

  “以鄙人之见,完全可以把这些专科类官学设在穷乡僻壤、偏僻荒芜之地,尤其是关外一些地方,可以借此机会兴办一些农耕类和医护类官学,借着办校的名义,增加在关外的人口。”

  “同时,也不只是招收奴仆们,而是全天下的汉人皆可报名去读,只是家境尚好又不是到了山穷水尽地步的普通汉人而言,肯定不会愿意去什么穷乡僻壤之地读书,唯有这些刚出府的奴仆们,他们除了被朝廷安排到这些地方去接受培训,还能有什么别的出路?”

  “也不一定会全如国舅爷所想,天下没有出路的汉人会真的愿意去关外接受培训,过正常人的生活,立一份事业,且娶妻生子。”

  “只怕,会如之前哪怕有许多无地百姓愿意去被朝廷派到海外去分田分地,但总有那么一批宁天天受救济吃粥度日宁当乞丐讨口要饭也不愿背井离乡一样的百姓一样,这些在大户家早已只习惯服侍人不习惯劳作的奴仆们,只怕会拒绝劳作,拒绝学习。”

  “或许,他们宁肯继续投到别的大户人家为奴,去寺庙当和尚,乃至宁肯自阉入宫,也不会选择去做一个靠自己双手正正经经立业立家的人。”

  袁可立给张贵泼了一盆冷水,而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毕竟袁可立作为归德大族子弟,对大户人家的奴仆们还是很了解的。

  张贵沉吟了一会儿,道:“真想要当乞丐,想不劳而获,甚至尊严都可以不要,那也没办法。但这些人最好别犯罪,只要犯罪就得流放,流放到关外去当他们的乞丐。”

  “也只能如此。”

  袁可立点点首。

  “天津船政学堂招水手学徒,包吃住,待学会做水手后就会统一安排到各大船舶去当水手,初选先招五百人,先到先得……”

  制策司一旦议定的国策基本上都会得到天启允准。

  故而,在这后不久的天启十一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出现的一系列根据需求而设立的官学学堂就开始出现在大明门外的棋盘街招人。

  身着便服的张贵也正坐在这附近的茶楼上看着这一幕。

  让张贵欣慰的是,虽然有许多在街上闲逛的人不理会这各大官学学堂招人的事,但还是有不少人朝这些招人的学堂走去,询问招生政策。

  从右通政韩家被遣发出来的奴仆谢迁此时就正从天津船政学堂招水手学堂的临时招生处出来,拿着一份已盖印的报名表,然后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叹气道:

  “这以后真的要靠自己这双手过日子了。”

  谢迁说着就问向与自己一起被遣发出府的奴仆焦安:“焦大哥,你呢,真不想去报一个学堂,学一门手艺,日后也好有个出路?”

  焦安正眼也不看谢迁的报名表,冷冷一笑道:“我就是穷死饿死,也绝不去学什么手艺!”

  “在韩家做奴才时,都用不着考虑吃饭穿衣的事,凭什么如今都成正经的人了,还要去做以前都不会做的辛苦事。与其这样,还不如进宫继续当当奴才,说不定也能被人称一声内相!”

  “也罢,人各有志,那就祝大哥早日飞黄腾达。”

  谢迁说着就作揖道:“就此分别吧!”

  张贵正巧看见了这一幕,也听见了这二人的对话,便突发奇想地对刘宗敏吩咐道:“派人盯着这两人!”

  “是!”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