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章 一举数得_千夫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潘有度差点让那香茶给烫得跳了起来,眼珠子凸出,死死地盯着坐在一旁的梁鹏飞,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暴徒把染血的尖刀揣进了怀里,装模作样地披上了袈裟念起了佛经。

  不过很快他就掩饰住了自己的失态。“贤侄想捐纳官身?唔……这倒是个主意,世叔家世代经商,为了提高地位,也不得不捐了一份官身,世叔现如今也捐了一份官身,不知贤侄你想捐几品?知府还是知县?”

  “小侄想捐的是武职。”梁鹏飞的声音刻意地压低了一些,但是语气却显得相当的坚定:“另外,小侄意欲大捐。”

  “大捐?!”潘有度的双眼不由得眯了起来,清朝的捐纳制度分为常捐、大捐,常捐只捐出身虚衔,最高可捐至三品,而大捐则不一样,大捐就是可以获得实职的捐纳,不过最高只能捐纳至从四品,文职就是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是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而广州的商户,捐纳的官身几乎全都是常捐,为的是有了一个官身,做起生意来与官府之间打交道方便,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地位。

  而大捐的几乎没有,就算有,也都是捐职为文官,毕竟知府、知县这些都是一地之长,捐纳了这些官职上任之后,还能刮刮地皮。可武职就不一样了,武职是要带兵的,就算是你克扣军需,那又能来多少银钱?从四品的宣抚使,顶多也就是几千人马,一个知县一年小刮地皮找的钱都是宣抚使的数倍。

  “这小家伙是不是疯了?”潘有度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要么就是梁鹏飞这位偏宜世侄脑袋瓜子有毛病。

  “你知道不知道武职绝对是苦差事,咱们大清捐官,钱多的要么捐个知府,至少也要捐个知县,就算是那些土财主也知道捐个通判,一两年的时间,捐纳的银钱也就回本了。”潘有度决定给梁鹏飞这傻小子从商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可梁鹏飞却摇了摇头:“世叔,您也太小看世侄了,小侄若是要捐纳文官,还不如捐个虚职,小侄想捐的武职,自然有小侄的道理。”

  潘有度没奈何地摇了摇头:“这能有什么道理,明眼人都知道,捐纳文官的前途肯定要比武职好。”潘有度就差没把“前途”直接说成“钱途”了。

  “小侄想捐的武职是水师宣抚使或者守备,而且最好能是广东水师。”梁鹏飞这句话声音不高,却让潘有度觉得自己脑袋里边似乎有什么东西碰地一下子惊响了起来。

  看着穿着一袭绸衫,拿着折扇,年轻而又显得有些儒雅的梁鹏飞,潘有度觉得自己似乎一直小看了跟前的这位年轻人。

  潘有度可是清楚地知道梁家是什么起家的,简单一句,就是杀人越货的海盗。而现如今却想当官,而且还当的是朝庭的水师将领,官商结合潘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