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_佛陀“须弥四洲”与“宇宙银河”世界观不冲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例。民初有位众,在大殿里负责香灯职务,由于担心蜡烛发霉,就在六月的大太阳下晒蜡烛,岂知蜡烛被太阳一晒都化成了蜡油,后来大家称他为晒蜡师。有一回,佛学院招生,晒蜡师想开智慧,也要去读。虽然佛学院没有资格限制,但因他不识字,所以没被录取。可是晒蜡师意志很坚定,一直在那里磕头、,就是不肯离去,于是佛学院就收留了他。入了学院,他慢慢地认字,别人睡觉、休息的时候,他还在用功,因为有恒心、精进不懈,后来成为讲经的大法师,可说是佛学院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修行必须精进,听经时不能打瞌睡、打,否则无法成就;世间上成功的名人,也都是靠精进而有成就。所以,奋斗的过程,必须具备精进的条件。

  事上的精进,一念接一念不断地活动、攀缘,心念仍在生灭当中。若以生灭心为本修因,将来所得到的就是生灭的果。因此事上的精进,还是与道相隔,故须进一步达到理精进。

  理精进

  理精进,就是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将来能够证到不生不灭的果,证成正觉。什么是不生不灭?人人本具的这念心就是。即心即佛,悟了,这念心就是佛。这念心人人都有,一生下来就知道痛、痒、哭、笑的这念心,并非父母所生,也不是想出来、修出来的,更不是任何人送的,而是本具的。虽然现在是凡夫,但只要心不起染污、不打妄想,当下即现前。所以,现在修不起心、不动念、不攀缘、不颠倒,这念心就是定,不要再另外;这念心时刻了了分明,就是慧,不要再另外去求个慧。因为有求就有得失,若有得、有失,就不是本具的。

  本是根本,就是指大众本具的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就是以本具的这念心为因地修行的根本。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时刻保持清楚明白,没有生、没有灭,这就是根本,不必另外去找。譬如参话头,在话头处提念、照念、参,话头处就是没有生、没有灭的地方,也就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这就是本修因。

  《》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因地就是因地心,本就是本具,以此为因地修行的根本。这念心始终保持不打妄想、不落昏沉、能作主,这就属于理上的精进。《》中,明示舍妄去真的先决条件:以因同果,澄浊入涅槃;依根解结,脱缠获圆通。所以,因地心就是果地觉,依此而修就是理精进、大精进。

  无功用行,事理一如

  一念不生是大精进。因为念头若有生,则一定会灭,以生灭心为本修因,就属于方便的事精进。譬如念阿弥陀佛,起一句阿弥陀佛,后面再念句阿弥陀佛,则前句的阿弥陀佛就灭了,所以这念心始终在生灭当中,所念的也成生灭。如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