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七八章 采集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穿梭机自己就会坠向木星,

  并以极高的速度,掠过其表面的大气层上界。

  这一过程,对人类而言是不可见,哪怕有朝一日真的用飞船将人类送往木卫三,也几乎没办法搭乘穿梭机亲临现场。

  即便穿梭机本身,体积巨大,原因之一也是为了抵抗木星的强烈电磁辐射,

  乘客只能躲藏在屏蔽层后,什么也看不到。

  但在“里世界”,显然,虚拟这一段过程,则并不困难。

  追随“集氦穿梭机”的移动,从库房平稳移动到电磁入轨设施的起始点,一阵瘆人的电泳声响起,待在原地的方然目送穿梭机加速、远离,直到飞向太空,才迅速切换视角,避免直接的加速体验而导致眩晕。

  一旦飞离木卫三表面,接下来,穿梭机会逐渐减速、直到飞进木星引力的优势区,再逐渐加速并以椭圆轨道掠过木星。

  这时间,还是比较漫长,毕竟木卫三离木星表面恰约1,000,000公里,

  飞船大约要一个盖亚日才能抵达。

  既然是虚拟过程,可想而知,这段逐渐远离木卫三、接近木星的旅程,会被系统“快进”处理掉。

  大概只过了几十秒,视线中,通体浅黄、密布赭石色横条纹,看起来甚至有些狰狞的木星,就从一开始的饼状,迅速接近、扩张,最终完全撑到一半视野那样大,而六百米长的穿梭机,就在这大片的浅黄之上,

  疾速飞掠。

  疾速,自然是这样,与盖亚表面的“第一宇宙速度”相比,木星表面的环绕速度高达每秒四十二点六公里。

  如果穿梭机的速度低于42km/s,又没有额外的升力——就像现在这样,则必然逐渐坠向木星表面,尽管穿梭机的机体已经是飞翼布局,速度又很快,但在极端稀薄的木星大气顶层,也没有多少升力。

  另一方面,要在成分极其稀薄的大气顶层,收集氦元素,速度当然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猴年马月也装不满货仓。

  一边疾速掠袭,准确地讲,是沿设定好的近椭圆形轨道,穿过木星那寒冷的大气顶层,穿越距离、时间与作业过程,都经过一番权衡,待穿梭机脱离大气顶层时,

  恰好可以装满容积约1,200,000立方米的货舱。

  一百二十万立方米,数据,似乎很可观,不过氦在零摄氏度时,密度仅为每立方米克,超低温状态下也不过每立方米一公斤左右,而在穿梭机上将其液化,并不现实,所以每次穿梭采集的氦,大概也就是1200吨。

  1200吨氦,说多不多,却是旧时代之世界年产量的近百分之十。

  而木卫三基地的“集氦穿梭机”,已经有几百架之多。

  如果开足马力、全力采集,每天都能获得12,000至25,000吨的高纯度氦。

  这样一种手段,即便考虑到穿梭机的损失率,和巨大的配套投资,

  也比人类在盖亚上捣鼓天然气分离,或者干脆用多级分馏法从空气中提纯氦,更加经济。

  何况关于天然气,乃至其他一系列盖亚表面的自然资源,在第三、四次盖亚大战中,遭遇严重破坏,原联邦所在的北大陆,气田十有八九都无法运作。

  产业所需的氦,一段时期内曾高度依赖回收。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