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五十九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榆林巷,吕公著祖宅。

  丝竹管乐之声奏起,歌女翩翩起舞着。

  吕公著、韩绛两人,并坐在一起,看着在堂上,正在咬着耳朵,说着悄悄话的韩谕、吕好问。

  两位宰相都是欣慰的一笑。

  “晏元献公词曰:家人并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韩绛感慨着:“看到谕儿与好问侄孙,老夫便想起当年与晦叔在此地的种种……”

  “昔年,晦叔与老夫,也是如此年纪,也是如此良夜,也在这明月下,少年同坐,把臂同欢……”

  准确的说,是都堂今日轮值的宰执们的共同推动的。

  想想看,一两年后,当交州从荒芜、贫瘠、偏远之地。

  回朝就是来当补锅匠的所以有些事情,心里面清楚就行,参与就免了。

  但他还是希望吕公著亲口说出来,于是问道:“晦叔想要说什么?”

  爵位、食邑、待遇。

  他说这些话,是有目的的。

  “赵公才年已六十老夫相信,他是很愿意回朝,出任六部尚书的……”

  吕公著郑重的点头:“一两年后,章子厚必将因此拜相!”

  苏州、明州什么气候?

  交州什么气候?

  什么情况?

  吕公著道:“老夫一开始也很诧异。”

  这两家外戚和他们的这些亲戚,在熙河路那边,圈了好多地,种了以十万亩计的木棉。

  果然,嘉佑四年,人家再次应试,考了第五名,依然是进士及第。

  吕公著听着,也是感慨一声,万分的怀念。

  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升到待制,更不要说拜相了。

  吕公著道:“李邦直面圣后,便去了庆寿宫,上禀两宫,两宫诏准,命付学士院草制。”

  打听后才知道,这甘蔗是苏州、明州等地的特产。

  天天在先帝耳边,复读着:王安石天下奇才,必可匡政救时!

  同时,大家轮流拿着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给先帝看。

  狄咏虽然不能直接正任,但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这个官职,属于传统的三衙管军之一,自然也要宣麻拜将,以示郑重。

  “谁敢离间天家?”吕公著严肃的说道。

  便道:“韩公勿忧。”

  “公正是大展抱负之时,怎起了去意?”

  现在自也敢和宰执们打官司!

  这样性格的章惇,若是拜相,指不定得搞出多少事情来!

  连小麦种下去,产出都很少。

  韩家的韩维、韩缜,则都分落在天涯,下次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从官家对章子厚的安排来看,章子厚恐怕会在广西再任一两年了。”韩绛沉吟片刻后问道:“对此,晦叔有什么看法?”

  “嗯!”吕公著点头:“高遵惠在新得的交州八州以及过去右江的羁縻州中,种了很多甘蔗!”

  质量差一点的都要十来贯!

  他们种的哪里是木棉?

  分明就是钱!

  而韩绛想不明白——熙河那边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