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五章 首都过年_八零鲜妻有点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北这边的习俗,小娃过百天儿的时候,父亲这边的长辈多数会送点儿东西,比如长命锁啊,或者手镯之类。

  母亲这边的长辈多数就是挂线,买一挂白棉线,捆上钱,挂在小娃脖颈儿上,寓意着长命百岁。

  郑氏离着远没时间过来,特地委托朱氏去买了两对儿银镯子,两个小娃一人一对儿。

  那镯子底下还有几个铃铛,小家伙戴上了手脚乱晃,铃铛也跟着响,大眼睛便四处去找声音的来处,别提多可爱了。

  估计是周家韩家也都委托了在首都的几个男孩,周永新、韩振辉两个进门缓了一会儿,便各自掏出挂白线来,底下拴了一百块钱,过来给俩娃挂上线。

  “这是我奶让的,说是咱家离着远,他们都不能过来给俩孩子过百天儿。

  就让我替她给孩子挂线,算是这么个心意。”韩振辉笑着解释了下。

  既然是家里人的意思,韩彩英也不好拒绝,只说是钱给的太多了,毕竟都还是学生呢。

  “你们钱还够用么?后天不是要坐车回家么?”期末了,韩彩英怕孩子们手头紧,特地问了句。

  “姑你忘了我有津贴的?钱够花,放心吧。”

  振辉在国防大学读研二,像他这样的现在都是干部级待遇。

  学校管吃管住服装全包,基本上没什么花销,而且津贴还不少,能没钱么?

  “对,对,你看,我都忘了,那就好,那就好。

  永新啊,那你呢?你手里钱够花么?不够就跟伯娘说啊。”韩彩英扭头又去问周永新。

  “三伯娘,我的钱也够花了,我兼职做家教,一个月能挣些钱,家里给的生活费还剩下不少呢。”永新赶紧解释了句。

  周安泰跟吴春玲两口子在兴隆乡上班,工资还行,俩人还种的人参,家里日子过得不差,供永新上学一点儿没问题。

  永新这些年大了,也不像小时候那么愣,懂事了不少。

  他学习不错,在学校的推荐下做了个兼职,不为了挣多少钱,就是想锻炼锻炼自己,再者多少也能余下些钱。

  “好,好,都出息了,好。”韩彩英听见侄子这么说,自然是欣慰不已。

  正好这时候厨房做好了饭菜,于是招呼了大家一起去吃饭。

  今天是常彦哲主灶,周甜甜和保姆赵阿姨帮厨,几个人做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菜,十分丰盛。

  周安和夫妻忙招呼了大家都坐下,一起动筷子吃饭,周安和跟杨兴佳俩人还倒了酒,边喝边聊。

  “嗯,今天这菜做的不错,味道挺好。”

  杨兴佳尝了一筷子鱼,只觉得鲜嫩可口味道非常棒,没忍住就夸了句。

  “谁做的菜啊?甜甜,你的手艺?”

  “二叔,我哪有这手艺啊?是彦哲,今天是他主灶。”

  周甜甜赶忙摆手,她可没这个本事,不敢冒功。

  “彦哲?哎呦我的天,没看出来啊,咱彦哲还有这手艺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