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7章 国家和城池_蓝星仙缘传承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人。

  期待的眼神看向蛾娘,广陵城熏陶十几年,与玉蝉相比,曲风方面应该有很大不同。“仙师君王,妾身愿意试试,不知仙师君王喜欢何种曲风?”

  “不用考虑本王的喜好,不是考校,心之所至,随心所欲。”

  尽量不给蛾娘压力,年轻时的她,一定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才会远赴广陵城。

  一夜无话。

  隋国的繁荣需要多方面、多层次,有粮不慌是最基本的,治国理念、政体、军队、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等,涉及方方面面。

  国家如同雄伟坚固的城池,保护着城内居民的安全,每一块城砖都是一位国民,作用有大有小。能力强是大砖,能力弱是小砖,一块城砖可缺,也不可或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黏合城砖形成城墙,最终铸就强大城池的是什么呢?内城、瓮城、外城,城池辐射范围多大又依靠什么呢?

  城砖大小好坏与否,如同国民素质高低,通过教育来提高。包容的文化将他们串联为城墙,同心同德,女墙、马道、箭垛、城门楼,各有其用。

  思想引领发展方向,科技令城池兴旺发达,政体制度使其井然有序。

  自我感觉想法很好,回头让权守纪找文人发挥一下,以他人名义发表文章,登在朝廷旬报专栏,供隋国国民讨论。

  君王在什么位置?君王就是城主,最厉害的城砖,由城民推举而出。最好赶紧推举出一位,实在是不自由,与本王随性的性格不符。

  哎!如此解读不知是否行得通。

  任城以西称作大野泽,听起来似乎好听,实际是由江河冲积而成,地底下有很多宝贝。黄河以北沿海地带,没有像样的海港,根本原因在于江河冲积,海岸线不断向外延伸。

  大自然鬼斧神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楚大地的炎黄子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与大自然抗争,才有如今星罗棋布的大小城池。

  次日八月初七,晌午后抵达昌邑。

  昌邑城2万人口,在青州不起眼,放在凉州、渝州,比整个县的人口还多。

  城池规模其实不大,4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密度超过现代蓝星。城内公共设施很少,东西、南北各一条主街,能并排跑八匹马,其余都是小街巷,最多能过两辆马车。

  路上看到一截外城城墙,昌邑曾经有扩城的打算,估摸着离昌邑东城门有三里,四个方向若同等距离,新城有25平方公里。

  没有经济基础做支撑,扩城非常不现实,城外农耕户会聚集在一起,以土坯构筑为墙,形成大大小小的村落。

  富庶之家独自修建庄园,大庄园以城池做参照物,修筑成堡垒,成为地方豪绅。聪明人入仕,借助朝廷的力量保护自己,成为世家。

  世家豪绅抗缴税赋,不是无的放矢,他们的道理是朝廷无法提供保护,出来一趟后,渐渐明白一些道理。

  城池内和城池周边的税赋,通常容易收取,体现出这样的道理。

  隋国由不得他们的道理,他们看见的是小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都如此,北方早已沦入异族之手,唇亡齿寒的道理,明事理的人都明白。

  入住鹿鸣客栈,带前后院十分清净,吃住五两银子,大约折合3000元,店家利润可观。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