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五章 心换心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这份情谊先记挂在心里,只等找着这位好心的义务勤务员再说了。

  但更让人没想到的,这还只是个开始,更大的人情还在后头呢。

  从这天起,康术德和宁卫民就没再交过水费电费。

  敢情是三家邻居背着他们都商量好了,主动一起替他们承担了。

  而且自打大家伙心结解开,芥蒂尽去,2号院“一人有难,四邻不安”的老传统也得以恢复。

  三家邻居都把康术德面临的难处当成了自己家的事儿。

  一方面,假如再听见外面有人出言诋毁康术德,大家绝不肯再置若罔闻。

  谁碰上都必定要据理力争,要当众把康术德取消房租的仁义好好讲讲。

  再把康术德主动辞去孤老补助,给街道捐赠的义举宣传宣传。

  非得用舌头把那些恨人有,笑人无的“红眼病”,损得落荒而逃不可。

  另一方面,大家伙竟然不约而同,纷纷暗中开始帮着康术德打听能安置那些东西的去处。

  结果托众位邻居们的福,不但康术德的名声得到有力维护,流言蜚语急速下降。

  就连老爷子那些家当的安置问题,也很快得到了完美解决。

  实打实的说,这实在是让宁卫民大大出乎意料之外的。

  因为这年头想找房子,是顶难办的一件大事儿。

  除了从社会形势上来讲,由于知青大量返城,人口骤增,京城本来就缺房缺得厉害。

  关键是相关政策还无比死性,根本就没有放开。

  虽然去年4月份的时候,伟人就指出了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屋的政策,还公开发表在了报纸上。

  但那只是以试点的方式在有能力自己兴建新楼的大机关、大企业推行的。

  有买房资格的也不是一般人,那得有点职务才行。

  而且由于这年头人们收入实在太低,商品房制度又与公房分配制度形成针锋相对的矛盾。

  哪怕这个政策也是名存实亡。

  所以说,此时民间的房产交易实际情况是根本就不被允许。

  甚至就连房屋私自出租都是违法的。

  这样的情况下,连许多著名学者、大学教授、科学家、艺术家、报社编辑,甚至是刚恢复职务的干部,都只能凑合蜷缩在筒子楼或者是小平房里苟活。

  哪怕宁卫民再有本事,他几乎能弄来市面上所有紧俏的物资,但对房子也没多少法子可想。

  事实上,也正因为他外面找房子的过程并不顺利,屡屡碰壁。

  就连他自己都觉着,很可能最后要采取没有办法的办法。

  只能先花大价钱,再从重文门旅馆租下两间客房,凑合把东西挪过去再说了。

  他当然想不到,连他自己都办不成的事儿,2号院的其他几家人,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给摆平了呢?

  按理说呢,宁卫民这个想法大体上没错。

  因为困难的艰巨是明面上的,甚至就连几家邻居自己也没多大的信心。

  也就是想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有枣没枣踹上一脚,出去跑跑看的。

  所以大家才会各想个的办法,谁都没跟谁知会一声。

  但话又说回来了,在这个问题上宁卫民也不免一叶障目,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说白了,他还是不怎么熟悉这个年代属性,完全刻舟求剑的按照前世的行事方式和准则来想问题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