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9、360节 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唐国…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主要靠荫袭和举荐。张三丰如今是集贤院大学士,二品大道官,当然有举荐选拔官员之权。

  由于元朝政治粗放,举荐官员的漏洞很大,很多人纯粹靠关系坐上官位,才能操守没有下限。

  按照李洛当初和他的约定,张三丰要举荐二十个李洛的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七品,只有三人可以是六品。

  李洛给张三丰写完了信,又写信到海东,让崔秀宁选出已经有了家室,并且适合做官的二十人,准备来中原做官。

  李洛的计划是,二十个名单,三个六品的放到江南某州做同知。剩下的十七人,全部在江折,江西,湖广三地做县令。

  只要这二十人做了官,在海东的财力扶持下,不出两年,他们就能做到知州甚至知府。

  等到李洛一起兵,这些人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

  崔秀宁只花了一天多时间,就从泉州回到海东唐侯府。

  如今的海东,西边平原上,都是连绵的水田和旱地,到处可见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夫,一座座村庄星罗棋布,显得既祥和又繁庶。

  “快看,是夫人回来了吧?”田间的移民看见豪华的马车和大队护卫经过,都知道是崔秀宁回来了。

  路边的农夫纷纷拜倒在地,不由自主的称颂唐侯和夫人仁慈爱民。

  由于唐国只征收二成赋税,而且每家每户都有几十亩良田好地,使得唐国百姓不但解决了温饱,甚至开始有了盈余。

  如今,谁家没有余粮余钱?

  不但粮食菜蔬够吃,就是鸡鸭鱼肉,隔三差五也能打个牙祭。多余的粮食和鸡鸭猪羊卖了换钱,可以存在海东银行里。

  可以说,他们现在的日子,比他们以前眼中的财主家的日子,也差不了太多了。比在元廷治理下,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这一切都是拜君侯和夫人所赐啊。

  崔秀宁坐在马上里,掀开车帘,看向外面绿油油的庄稼,忙碌的百姓,袅袅的炊烟。听着耕牛“哞哞”的叫唤,农夫俚俗的小调。闻到田野上青草春泥的气息。不由整个人沉浸在一种踏实安详的喜悦中。

  “宝宝啊,你看看,这就是你君父开创的家业。”崔秀宁将怀中的李征举到窗帘口。“看到没,那是麦子,那是水稻,那是桑树,甘蔗,水井轱辘,哎呀,还有老牛,小狗…”

  李征一根手指头含在嘴里,乌黑而无辜的懵懂眼神看着外面的田野和村庄,显得很是好奇。

  然而,小男人迷茫的很,看了一会儿看不明白,他就小嘴一瘪。

  就在小男人嘹亮的哭声响起之前,他那已然经验十足的母亲,立刻用他想要的东西,堵上了他的小嘴。

  于是,小男人的哭声终于来不及发出,就变成了进食声。

  “小祖宗,你好磨人啊。”崔秀宁忽然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