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13、1014节 我们的大唐,能存在多久?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厦一般。

  黑犬不要钱的甩着尾巴,摇头晃脑、亦步亦趋的跟在赵庆屁股后面,就像一个讨好上级陪着上级到处视察的下属。

  等到赵庆回到饭桌上,那黑犬再次盘在他脚下,用毛茸茸的身体温暖主人的脚,十分殷勤。

  了解完家中境况,赵庆就更加安心了。

  很快,赵母就把话题扯到儿子的婚事上,这是必然的。

  “大郎,侬虽然当了武士,有了官身,可过年就二十五岁了。你不成家,二郎也不好成家。趁着这次回家,就把亲事办了。”

  赵庆早就知道母亲在这等着自己,他微微一笑:“好教爹娘知晓,儿叙功丙等,以及报到兵部,转过年就能提都尉衔,任职队正。”

  什么?

  都尉,队正?

  那可是正八品啊,不比县衙警堂的司警县尉低了!

  巨大的惊喜,顿时让赵家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想不到,儿子从军多年,竟然有了如此造化。

  然而,更让他们惊喜的还在后面。

  赵庆继续说道:“按照我大唐制度,禁军武官正八品,就能在京师分到一处宅子,可以将家人接到长安。这次儿回来,就是接爹娘和弟妹进京的。”

  还能在长安分到宅子,让他们住到长安,成为天子脚下之民?这,这是真的么?

  父母和弟妹简直不敢相信。

  不过赵父仅仅高兴了一会儿,就摇头说道:

  “我和侬娘,哪里都不去。长安是天子脚下,那可是了不得的金贵之地,咱家都是只会种地的乡下人,去那作甚?能干甚么?人走了,家中的田地怎么办?祖宗的坟墓,谁来祭祀?”

  ”唉,田地就是咱的命,这里就是咱的根,族人亲戚都在这里。我年近五十,哪里都不去了。长安再好,也不是咱老家,我们都是乡巴佬,就不去那么金贵的地儿了。”

  赵母也叹息道:“大郎啊,侬真是有了大出息,不枉咱隔三差五去道社为侬祈福。娘白天有脸面,夜里做好梦,都是侬争气。”

  “不过,长安我们就不去了。家里的田地还要管,根在这里,不想动弹了,祖宗会不高兴的。”

  赵喜也道:“阿兄,我只会种地,啥事也不会,去长安能干甚?爹娘年纪大了,也要人照料。我要是走了,家里少了壮劳力,爹娘可怎么办?我也不能去。”

  赵庆道:“放心就是,我每季度军饷,就有十块银圆。回长安后升职令肯定下来了,每季度就能涨到二十银圆。在长安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了。”

  三人摇头,赵父道:“长安是京师,什么都要买。我们都跟了侬去,别说田地没人种,难道还能去长安吃白食么?我在这习惯了,哪也不去。”

  赵庆知道父母和弟弟的性格,他们既然说不去,那是决计不会搬到长安去住的。

  事实上,不光父母如此,乡中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安土重迁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