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二章 官渡(十二)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的时候,打破困境的,不是转机,而是更大的困境。因为,只有当双方都面临更大困境的时候,大家才会不得不采取行动以应对,而一旦有所行动,就必然会露出破绽。

  梁祯的核心圈,早就被渗透得千疮百孔了,不然他也不会屡遭刺杀。而袁绍的身边人,同样也是多有异心的。因为,当袁绍毅然做出放弃冀州,南渡河南的决定的时候,他们便已经知道,在袁绍自身的利益面前,他们这些合伙人的利益,是不值一提的。

  因此,这些原本对袁绍“忠贞不二”的人,亦开始两面下注。而他们下注的对象,便是同样坐拥三州的梁祯。于是有趣的一幕发生了,袁绍从梁祯军的内奸处获悉,有三十万石军粮,将在一旬之后,运抵梁祯的官渡大营。而负责押粮的战兵,只有不到两千人。

  与此同时,梁祯也得到了一条匿名线报,线报称,八天之后,一批二十万石军粮,亦将运抵袁绍的大营。

  于是,梁祯和袁绍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作出了自己的决定——派遣精兵,袭扰对方的粮道。

  这次袭扰,对双方而言,都是一次成功的作战,因为当双方的骑士突然出现在对方粮车面前时,对方的押粮队根本就没有可以一战的力量。至于那满车的粮食,自然是在熊熊的烈火之中,付诸一炬了。

  只是,在短暂的欢笑之后,梁祯和袁绍,就都陷入了更深的惊恐之中,因为他们的军粮,也都被对方给烧了!而任何一个主帅都知道,一旦军粮耗尽,对在外作战的大军而言,当时怎么样的一种灾难。

  也就是在如此严峻的情形之下,梁祯和袁绍都开始思索,该如何采取行动,以求置对方与死地。

  当然,梁祯的情形,到底是要比袁绍要好一点的,因为他所占据的,是有“天下之重”之称的冀州。

  因此,当他正在沉思该如何应对危机的时候,荀攸就带来了好消息:“冀州的粮食,仍有富余。十天之后,还能运来军粮五十万石。但这五十万石粮食,就是我军最后的存粮。”

  “立刻让儁乂率军六千,拱卫粮车于乌巢。”梁祯立刻道,“放出风去,就说我军的军粮都在乌巢,引诱袁军来袭,再将其一举击溃。”

  乌巢离官渡四十里,因南边的乌巢泽而得名。梁祯之所以将粮仓安排在此处,是因为在乌巢装船的粮食,可以很方便地经过水路转运到官渡,而且耗时还只需要陆运的一半不到。

  事实上,当初梁祯之所以敢将汉帝安置在与官渡不过咫尺之遥的中牟,就是因为有这乌巢的水路在,他就可以抢在袁绍的兵峰进抵官渡前,从容地将汉帝转运到内陆去。至于跟随汉帝的公卿百官,梁祯还巴不得他们都落到袁绍手中呢。

  不过,乌巢虽有众多的便利,但也并非安全之地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