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三章 兵法家和诗人_大唐小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飘天文学

  早在十几年以前,郑子文在崔府给只有五六岁的崔茵茵讲三十六计的故事时,崔茵茵的母亲崔卢氏就已经把郑子文当懂兵法的人了。

  要是不懂兵法,怎么可能这样深入浅出的把兵法当成故事讲给一个孩子听,甚至还让她听懂了。

  当程咬金从崔府里得到的那份不完整的《三十六计》书稿,他也把郑子文当成了一个懂兵法的人。

  而李世民先是从程咬金那里得到了这份稿子,而当郑子文做了太子太师之后,又从他那里听完了《三国演义》,并且还从《三国演义》里把这份三十计给补齐了。

  此时在李世民的心里,郑子文已经不是懂兵法的人了,而是一个有一定水准的兵法家!

  所以在后来大唐对高丽正式开战之后,李世民才会把郑子文带上。

  结果当然是令李世民满意的,因为郑子文识破了泉盖苏文的计策,免去了大唐在作战上的巨大失误,保住了大唐的胜利果实。

  其实郑子文也是占了见识广博的优势,因为他知道泉盖苏文是个硬茬,所以也加倍小心,像防贼似的防着泉盖苏文,如果李绩等人也知道这一点,这个功劳也就没郑子文什么事了。

  而这一场战争,也正式铭定了郑子文的“文武全才”之名,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这么大方的给了他一个国公的位置。

  毫无疑问,李世民对郑子文是十分看重的,所以对待郑子文的奏折也会更加用心的去看,同时去考虑这个可行性。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郑子文的策略完全是有理有据,因为他借鉴的可都是名人!

  首先弩骑兵借鉴的是横扫欧亚大陆的元朝弓骑兵,而战略却选择了十九世纪末那位伟人的战略——游击战。

  此时的李世民就被这个战略所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一边捧着奏折,一边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他一边念一边回味,最好更是兴奋的满脸通红!

  到了最好,他甚至开始亲自动笔把这四十六个字抄下来,然后贴身放好,而郑子文的那份奏折则被他扔到火盆里付之一炬。

  “此等绝妙兵法,万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立刻写了一份密旨,然后交给了刘炳,让他火速去追郑子文,并向他传达这个旨意。

  看着李世民挺着急的样子,刘炳也不敢耽搁,拿上密旨一溜小跑的就出了皇宫,去追郑子文去了。

  郑子文离开长安的时候是早上,不过他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而刘炳虽然是下午才出发的,但却是快马加鞭的追,所以在天黑之前,刘炳就在京兆府外追到了郑子文。

  当他看到郑子文的时候,顿时就激动的喊了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