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八五节 竹茶有印古时来_他从末世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风清扬,云落与柳熏漫游西湖,顺湖滨漫行,不过西泠桥而右转,在孤山公园大门前右侧,走进了掩映于绿树浓荫中的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建筑:华国印学博物馆。..xstxt..

  华国印学博物馆是由西泠印社筹建的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宜人的自然风光相融合,使之成为一座国家级的园林式博物馆。

  云落看着这里,就想到了秦仁给的那块顶级玻璃种的蓝水翡翠制成的竹茶印,柳熏一心修行,对印章之学是不懂的,不过跟着云落,倒也有趣。

  在重檐翘角,台楼环廊的正门西侧赫然矗立着一尊汉白玉龙钮巨印,边款为已故西泠印社社长的七个大字“华国印学博物馆”。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博物馆后面依山势建回廊连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与印社原有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是国内独特的园林式博物馆之一。

  柳熏当前拉着云落由正门步入大厅,迎面是一扇花岗岩浮雕玄关,上面镌刻着数枚细腻精致、典雅富丽的印章,浓缩了印学三千年的历史,这便是“历代玺印厅”。

  一方方雕刻精美、古朴雄劲的印章,在蒙蒙的光线下,显得更加神秘和悠远。精品展示柜和展示橱窗却分外明亮,恰如众星烘托的“秦时明月”,使人置身于华国印学发展的时空长廊。

  随着脚步的挪动,历史从远古的商殷时代开始流淌,那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实物,向人们娓娓诉说着印章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从捺印纹样到作为凭信器物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变革,玺印在形制、印材、情趣及铸凿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迥异风貌。

  云落细细看过,和柳熏步入二楼的“流派印章厅”,这里名家汇集,流派纷呈。明清时代。由于作者审美追求、书法修养、刀法技巧的各异,遂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印学流派,并各有千秋、各领,印章艺术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对古文字的研究和引用、印谱的集录编纂,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立的艺术样式――篆刻,与此相适应的印史、印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印学。

  印章,它从“信物的凭证”和“权威的象征”。发展到篆刻艺术,历经三千七百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今已发展到了繁盛时期,在方寸之间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所谓篆刻艺术,乃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之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

  篆刻工艺的材料有水晶、玉、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