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 论功行赏_战国之平手物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辨认,可以确定是幕府内部有头有脸的人物。官方怀疑此事与被称为“义辉公遗孤”的“武辉丸公子”有关。

  事后足利义昭大为震动,立即决定中止会客,提前折返。

  一天之后,十月二十三日,回到御所,竟然遇到有四十名中下级家臣聚集在御所门口,冒着严寒跪倒在冰天雪地,半是示威,半是劝谏,要求公方大人收养年仅八岁的武辉丸做养子,并册立为世嗣,继承将军之位。

  对此足利义昭是怒发冲冠,断然拒绝,丝毫没给出商量余地,并且说出前一日遭受刺杀的事情,怀疑这些请愿者与刺杀者是同一伙人,说他们“狼子野心,目无法纪”。

  四十名请愿群众听说了“刺杀事件”后尽皆大惊,而后反应各异。

  有十几人当即抽出匕首切腹自尽,绝望地证明清白。

  也有十几人感到无颜,悄然退去,消失在街角。

  少数几个坚持不肯退去的,到晚上都被收押监禁。

  不管怎么说,事情是闹得京都人尽皆知了。

  又过两天,十月二十五日,足利义昭宣布武辉丸乃叛党领袖,绝不可饶恕,同时命令幕府上下所有家臣集中在御所召开会议。然后却见到多人缺席,同时一名僧人被委托带来了书信,乃是数十人联名书信的“辞状”,包括足利谱代的大馆义实、甚有良才之名的沼田佑光等人在内。

  经过这一连串变故,幕府内部被杀的,出奔的,自尽的,幽禁的,一共有一百三十几个,而三件事情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义辉公遗孤”的问题。

  官方认为这是“一百三十名乱党”。

  但民间却有人觉得,这些人为了故主的遗孤不顾一切,堪称是“百三十义士”。

  对此事如何定性,争议十分巨大。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令京都的治安环境更加恶化。

  可能是中下级军官缺口太多,导致军纪涣散命令难以贯彻,可能是幕府展开大规模的内部纠察肃反,人心惶惶,没有功夫去顾及街町的情况,也可能是哪些从幕府出奔的武士转行当了盗贼,总而言之是越来越乱。

  又回到当初京都破败之时那种局面,大商家、大寺社以及高级公卿,姑且还有能力结寨自卫,普通人就只能胆战心惊,朝不保夕,祈祷盗贼不要盯上自己而已了。

  若非天气特别寒冷,说不定那些搬到京都没几年的町民们,又会纷纷重新搬出去……

  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初七,累积已经有六名五位以上的官员遇袭,其中两人丧命之后,朝廷终于坐不住,由老关白二条晴良出面,呼吁足利义昭尽快完成幕府内部整肃,重新恢复京都附近的治安。

  很显然,足利义昭依然盯着“内大臣”之位。

  然而在上个月,朝廷已经让公卿名门的万里小路惟房叙任此官了。

  二条晴良被逼无奈下,做出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