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二章 茶馆_后海有家酒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乐形式带到了津门,促成多种声腔曲种在津门地界的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借鉴吸收和多元化繁衍。津门时调、京韵大鼓、京东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无不是在津门名声大噪而传入燕京。所以说津门自古就是曲艺之乡,无数名家在此成名成腕,沈放的祖上京韵大鼓名家杨凤鸣也是成名于此。

  说起津门曲艺界,目前除了这些大鼓、快板之类的说唱曲艺外,最有名的就要数津门相声,这也跟这个曲艺形式有关,相声是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表现形式引起观众发笑,由于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所以津门相声逐渐成了曲艺界的而主流,特别是以常、侯、马、杨几家为代表。

  马致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山立的儿子,又被同行尊称为少马爷,相声界目前辈分最长的一位。他与候家的侯宝霖大师是同辈分,比何向东要高出两辈。但是跟沈放这边来论,他曾拜沈放外曾祖杨凤鸣学过一段时间西河大鼓,跟沈放的奶奶同辈分。就是拥有这样的渊源,沈放才找老太太来打招呼,而不是找同为相声界的何向东。

  “下午带你去听相声怎么样?”吃完午饭,沈放对着秦墨涵说道。

  “听相声?下午就去拜访少马爷?”秦墨涵有些诧异的看着他:“我们下午还是要回燕京么?如果去拜访他,今天回不去了吧,明天就要参加音乐盛典,来得及么?”

  “没事,一百多公里,个把小时就到了,晚上请少马爷吃个饭,然后就回去。”沈放跟她说道。

  “好吧,你做决定。”

  前两天秦墨涵一直在排练,沈放也被李绍红安排了工作,帮助白忆亭几人熟悉电影中的音乐排练。沈放一直就就有机会没联系他。今天早上沈放跟老太太打电话没多久,就接到一个津门口音的电话,告诉他少马爷下午在“名流茶馆”有演出,如果有时间可以前来一叙。

  “名流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津门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茶馆。

  “生旦净末丑巧扮万象世界、说学逗唱妙论百味人生。”在茶馆牌匾两侧的立柱上有一幅对联,沈放跟秦墨涵说道:“据说这是马山立老先生亲自题写,真是道尽相声门的精髓呀。”

  “为嘛据说呀,介就是马爷题的。”沈放的话让旁边这位津门人不乐意了:“在咱们津门,谁不知道这是马爷的字,在这整整杵了二十多年了。”

  “失礼、失礼,您别见怪。”沈放拱手致歉。津门人在相声界的自豪感是与生俱来的,不论现在向文社的何向东多火,在津门都认为他是半道出家。津门人讲究门派辈分、传承有序。

  “二位,对不起您咧,今天下午满座,要不您请晚场。”一进门,一名工作人员就将带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