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宣大总督_回到大明当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和山西的官员很快又释然——习惯成自然了。勉强算是个能员干吏的耿如杞也是先楞了一下,然后欢喜的抱拳答道:“下官谨遵宪台大人宪令!”

  “本督第二道宪令!”张大少爷口气严肃的喝道:“自即日起,大同文武官员组织军队,以黄河与老牛湾为界,严密设防,完善烽火制度,不许乱贼踏过防线一步!山西文武官员沿汾水河设防,防线北起神池口,南至文水(今太原与汾州之间),防线最多每隔十里修筑一座烽火台,发现敌情,举火为号,互相增援,不使乱贼踏过防线一步!两道防线所经州县,那里出了问题,那里的地方官和地方将领就提头来见!”说到这,张大少爷又恶狠狠的补充道:“顺便提醒你们一句,蒙皇上恩典,九千岁信托,朝廷赐予了本督尚方宝剑,对三品以下文武官员,无须请旨,可先斩后奏!——对了,还包括正三品官员。”

  “谨遵宪台大人宪令!”宣大文武官员汗毛倒竖,一起拱手答应——张大少爷的杀神恶名在外,这些官员可没有一个人敢怀疑张大少爷的话是在开玩笑。只有耿如杞壮着胆子问了一句,“宪台大人,这修筑烽火台,工程浩大,非一时一刻所能完工,还有这经费……。”

  “耿大人,你误会本督的意思了,本督不是叫你修长城那样坚固的烽火台。”张大少爷摇头,露出些笑容解释道:“本督的意思是,山西防线每隔十里修筑一个类似长城烽火台那样的信号点,不管夯土木制石造,只要能点火报警就行,不用承担长城烽火台类的御敌任务。对了,为了预防万一,耿大人你最好在完善一下驿站制度和多准备一些信鸽,这样有利于我们交通消息。”

  “下官明白了,多谢宪台大人指点。”耿如杞恍然大浯,拱手退下。张大少爷又喝道:“本督第三道宪令:自即日起,宣府、大同和山西三地州府县乡,一律停征人头税,减轻百姓负担,以配合朝廷在宣大境内全面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第四道宪令:宣大总兵官满桂即刻率领本部骑兵移驻太原府,加强山西军队力量!大同总兵渠家祯率军两万移驻老营堡,配合山西官兵封堵乱贼流窜道路!第五道宪令,自即日起,宣大军队全面整编,按士兵战斗力分为甲乙丙三等,重新编制训练,甲兵主战,乙兵主防,丙兵负责后勤辎重!朝廷下拨粮草军饷,按等级高低发放,甲兵优先发放!”

  “谨遵宪台大人宪令。”连绵不断的答应声中,张大少爷越说越快,“第六道宪令:天启八年开春之后,宣大各地卫所全面种植朝廷下发的红薯土豆等耐旱作物,鼓励百姓跟随种植,力求两年之内实现粮食自给!借故推搪不种耐旱的地方官员与卫所指挥使,一律严惩不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