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千零九十四章 省委督察室主任_重生之衙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是轻松愉快。和于怀信分别良久,柳俊其实也是很想念的。

  于怀信见了茶几上的茶具,自然而然伸出手去,从柳俊手里将这个“工作”接了过来,给柳俊沏上了茶水。

  “怀信,在中组部工作两年多了吧?”

  柳俊喝了一口茶水,随口问道。

  “是的,书记,两年多了。”

  于怀信忙即答道。柳俊担任A省省委书记之后不久,于怀信便交卸了玉兰市委宣传部长的职务,前往中组部任职,至今差不多三年了。

  柳俊问道:“嗯,在中组部这段时间,都有些什么工作心得?”

  于怀信没有急着回答,想了想,说道:“部委的工作,和地方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以前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是从下往上看。现在是从上往下看。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处理的方式也有区别。”

  严格来说,于怀信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回答。不过看上去,柳俊似乎比较满意。这也是因为于怀信对柳俊的思维方式十分了解。柳书记行事,历来是大气磅礴,自也不是真要听于怀信“喋喋不休”的说一些具体的心得。

  于怀信前不久由副巡视员提拔为巡视员,解决了正厅级待遇,算是正经百八的高级领导干部了。到了这个层级,柳俊对他的“考察”,自然也和当初不同。

  柳俊点点头,随手从身边拿起一份文件,递给于怀信,说道:“这是省委政研室新近给出的一个建议,你看看。”

  “是”

  于怀信连忙双手接了过来。

  柳俊的师弟邵逸平,那个著名的“刺头”文人,成了D省省委政研室副主任,于怀信自然也是知道的。此事当时还造成了一定的“轰动”。尽管这不是一个“盛产”英雄的时代,但有胆有识有骨气的文人,也还不是绝无仅有的。也有一些“刺头”文人,成了某些报刊媒体的主笔,然而成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的,却独此一人,别无分号。

  于怀信还就此事与潘知仁、仇用之等几位好友在电话里探讨过,分析书记此举的用意何在。大家一致认为,绝不是外间所言“保护”那么简单。到了柳俊如今的地位,以及在国内政坛的威望,真若只是为了保护邵逸平,完全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说白了,要保护邵逸平,也就是柳俊一句话的事情。

  潘知仁认为,柳俊是想在身边放一个“诤臣”。

  对潘知仁这个分析,于怀信和仇用之均深以为然。柳书记就不止一次地和他们说过――“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

  在身边放一个“诤臣”,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完全符合柳俊的执政风格。

  位置高了,权力大了,监督的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柳俊从来也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圣人。

  柳俊所言的“建议”,是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