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八章 热情_穿行宋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梁的治下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季节。

  类似郑家庄这样的村子仅一次收麦就超过往年全年收成的不在少数。

  不仅仅是这些租种‘官田’佃户感到震惊,就连那些被新提拔上来的大梁官员都觉得这是祥瑞是神迹。

  当初杜昱从现代时空收购大量的改良种子和化肥,并且将梁山泊那些懂得现代化种植的农夫擢升为农业官员指导耕种,目的就是这个。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在这个万事万物都要蒙上一层封建迷信思想的时代是收获人心最好的手段。

  要想快速的将大梁的占领区消化吸收,走百姓路线才是最正确的选择,选择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确能在一开始快速收拢人心,可那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如同赵宋一样根本抑制不了士大夫阶层,反而成了人家傀儡和代言人。

  抛开长远的影响不谈,单说目前的结果就足以让大梁治下的百姓心向往之,对整个河北东路的百姓来说,现在心中只有大梁没有大宋。

  像郑家庄这样全村收益的民众更是对官府热烈拥护,郑山甚至将自己的大儿子郑小安送到军营这种参加了大梁军。

  对那些当初选择按照旧历来种植的百姓,大梁的官府也在第一时间出了公告,让他们稍安勿躁日后再种庄稼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农官的指导,并且保证日后高产种子不分官田还是私田,任何人都能实用。得到了官府的承诺,那些百姓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有些‘聪明人’此时也看出大梁的前途和潜力,原本那点小心思立刻收了起来,一些人开始把家中的孩子送去参军,希望自家后辈博一个前程。

  普通的百姓如此,那些大小家族也相差无几。

  就拿沧州城的孙家来说,当初家主孙义第一个向大梁投诚,也是狠下心抛弃了家族的一部分利益的,在大梁新政的硬性规定下他们家族的佃租收入少了一大块。

  好在他投降的快,杜昱又想树立一个典型,于是便将孙家的铁匠铺划为官府的合作单位,可以承接修理铠甲兵器之类的活计。

  孙家在这方面的得到的补偿不但超越了佃租,还使得家族的产业上了一个台阶。

  更让孙义感到庆幸的是,为了向大梁义军表忠心他将两个侄子和有些迂腐的大儿子送到了大梁军中做事。

  没想到的是这三个孩子得到发展的平台之后居然一飞冲天,大儿子孙如忠已经做到豹滔军的军需官之职。

  做事一丝不苟且严守本分的孙如忠深得豹滔军的主帅许贯忠的欣赏,几次擢升他的官职是越做越高。如今孙义再也没有小看大儿子的想法了,家主之位肯定是位高者得。

  两个侄子孙如会、孙如晋为人机敏,做事灵活性和变通性较高,如今在沧州知府程雷的手下做事,混得也是风声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