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电影和空军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春回来见到的不仅只有烦心事,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张春在新民大学的广场上看了一场名为《森林》的科教电影。

  故事是讲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老虎在森林里玩耍,寻找蜂蜜的故事。不过在寻找的过程中,森林的各种形态以及进化过程被完整表现出来。

  可惜的是电影是黑白的,无声的。解说词有,是艺术学院的一个女生在播放时现场配音。

  电影拍摄设备和播放设备都很落后,是梁思顺通过林长民从法国弄回来的。

  原本影片是给林学院做教材用的,没想到小男孩和小老虎非常受学生们喜爱,也成了一个娱乐的东西。

  张春对影片拍摄质量不太满意。但是对于利用电影进行科教的方式进行了肯定。因为老百姓可能看不懂书上的理论,但是由电影来掩饰,却能够很快说服哪怕是不识字的农民。

  张春一次在电子所听课的时候,提起这种科教方式大加赞赏,并且说可以将电影技术继续改进,把光影直接转换成电子数据,在一定介质上记录下来,然后重新读取,还原成光影,比胶片好用。除了影像,电子记载声音更加好实现,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电影。

  电影其实是一个信息记载技术,至少能够完成光学显微镜下的生物活动的拍摄。这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把显微镜下很细微的光影放大,提供人们研究。这个放大倍数要远超过人的视力。而电信号也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可视化。比如记录原子的放电现象,只是这种变化没有艺术感就是了。

  因为半导体和晶体管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子所把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的激光理论付诸了实践。他们弄出了各种射线。因为这项技术,电子所专门成立了物理所。在绿湖研究院的一个山洞里研究各种微观物理现象。

  他们正愁着如何检测的问题,而张春讲的这种电子显微镜以及信息记录分析理论给了他们一扇窗户。物理所马上和电子所联合组建了纳米所,意思是用纳米级的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梁思顺还不知道电子所从改进光学显微镜为电子显微镜入手,将创造一套全新的拍摄和信息存储技术。

  很多技术看起来很难,但是说透了。又很简单。关键是制造技术,纳米所需要一整套的精密仪器制造技术来支撑。所以纳米再次进行蚂蚁搬家式的工作。

  林长民受张春的委托,准备到德国去见爱因斯坦。看能不能把他弄到中国,哪怕是骗到中国来。张春打算的是来了就别走了。张春懂得很多先进的理论,但是实际工作是做不了的。

  张春给出的诱惑是针对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给予他新民科学奖。不过要告诉爱因斯坦。相对论不是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了。中国古代就有论述,张春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