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日苏战争爆发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人的报复还是来了。他们知道在陆地上,在西藏发难,会直接导致各国完全没有影响力的人民革命军入藏,这得不偿失。美国商船到达连云市后,英国人感到了危机。

  第一架单翼、全金属的英国战机出现在连云港附近的海面的时候,表明中国的蝴蝶翅膀已经闪动了各国的科技发展。虽然此时欧美各国都深陷经济危机,但是科技并没有退步。反而加快了步伐。只不过这架飞机仍然是螺旋桨水上飞机。

  这架飞机飞行高度已经到了能够威胁鹰式战机。这架飞机显然是来试探的。

  只是他们的雷达最先进的实在美国海军。还远没有达到能够运用的地步。而鄱阳湖号上的雷达已经和火控系统结合在一起了。这架飞机还在海上就被高射火炮击落了。之后又是两家飞机被击落。而陶沛熙的飞机采取高空搜索英国的航空母舰。英国舰队只好退到了外海。

  而这再次印证了中国飞机不能缠斗的传闻。因为被击落的三架飞机均是防空火炮的战果。

  而一件奇怪的事情让各国都迷惑不解,中国人是怎样发现战机,还能跟踪锁定的呢。发现飞机是没有办法,中国人的渔船太多了。可是飞机在和高速巡逻艇的对战中,居然不占优势,这就让英国人大跌眼镜了。

  三架飞机都是想偷袭港口。但是发现了巡逻艇后,也对巡逻艇进行了扫射。飞行员在无线电中说。飞机上的机炮跟不上快艇的速度,瞄准和锁定系统太慢,可是快艇上的高射机枪却始终能够盯住战机。还能打提前量。射速非常快。这是导致战机被击落的原因。

  上海之战过后,既青海事变人民革命军采取大规模的宣传和诱惑策略后。连云港空战也采取这样策略。目的就是保住技术优势,并把敌人的研究方向引导到岔路上去。

  因为日本已经开始研制高空飞艇,美国和英国也开始研究飞翼,也就是大尺寸金属滑翔翼和喷气式发动机。可是这两样在材料上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张春虽然只是一个农学专家,但是大体的材料方向他是知道的,新民研究院不仅在晶体管上没有走弯路。在发动机材料上也少走了很多弯路。这导致中国没有陷入材料陷阱,而且现在已经超出了张春的预想。走上了连张春也不知道的道路上去了。

  1933年1月,武汉造船厂改造的潜艇开出了船厂。在一首商船的开导下出海并开到了连云港。

  这艘潜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德国人的船体结构已经能够承受下潜两百五十米的深度,但是由于发动机,制氧、潜望镜等限制,一般只在一百米左右的深度航行。

  潜艇的改造首先是不再用煤。而是用柴油发动机。节约了大量的空间,安静性高了很多。电池的蓄电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