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一二章:中西器械的不同选择(求订阅、推荐、收藏)_崇祯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本崇祯本纪!

  见王徵有些不好意思,徐光启连忙开口打了个圆场。

  “殿下,这新的传动装置,咱们还要做好测试才好。

  我记得,这种新传动装置,无论是用齿轮、还是用皮带,似乎都很容易出现故障。

  这水车本是省力的器械,要是坏的太过频繁,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徐光启可是真正研究过《远西奇器图说》的,他对书中的西方器械也并不陌生。

  徐光启这话可就直接说到点子上了。

  对徐光启的话,朱由检思索了片刻,才明白过来。

  原来这就是中式和西式水车的根本差异。

  水车想变速,无论采用齿轮还是皮带,都能达到变速的标准。

  只是限于这个时代的材料,无论哪种变速方式都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那就是,故障率实在是太高了。

  在这个没有轴承的时代,速度越快,对轴的损伤就越大。

  水车所用的木轴,在慢速状态下,短的能够使用1-2年,长的能用个3-5年。但要是在较快的速度下使用,估计很难撑下1年来。

  就算水车主轴不变依然是慢速状态,但它带动后的次级轮轴依然还是存在这种缺点。

  原本为省力设计的器械,要是三天两头的需要维修,那怎么能行。

  所以,中式水车最终选择了简单、低效,但故障少、长期耐用的结构。

  而西式水车因需要弥补人工的不足,走上的是复杂、高效、故障高的路子。

  只是随着将来材料的不断进步,西式水车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对于朱由检来说,材料强度不够导致的高故障,有什么可怕的?

  拥有前世的记忆,深知未来方向的朱由检还会怕这个。

  面对中西方水车的优劣,朱由检很干脆的做出了选择。

  上西式传动结构。

  朱由检宁愿把人工浪费在排除故障上,也要提高器械的工作效率。

  故障高,那咱们就想法改进呗。

  若因为故障高,就选择低效稳定的结构,那也该算是一种因噎废食吧。

  看朱由检已经下定了决心,徐光启和王徵就不再劝。

  “殿下,那我们同时兴建几个水力工坊啊?”

  李之藻的这个问题,倒是一下把朱由检问住了。

  建几个水力工坊?

  这倒还真是个问题。

  说实话,朱由检现在真需要水力工坊的地方,还真一个都没有。

  舂米、磨面?

  皇庄现有的人力就足够了。

  纺线、织布?

  毛纺厂的各项工作,也有着足够的人力。

  细数麾下的实业,朱由检惊讶的发现,真要论需求,他好像真的不需要什么高效的水车。

  朱由检现在根本就不缺少人力,相反他的人力似乎还有些过剩了。

  晕,难道,这就是历代选择低效耐用水车的真正原因吗?

  按这样算起来,难道是中国过于充沛的人力,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细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