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探索1_浴血荣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毛泽东上井冈山,为中国革命找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但是这个起端没有任何人褒奖,得到的反而是最严厉的处分。毛泽东通过艰辛摸索,开创了一条完全独立的中国革命道路,不但独立于敌人,而且独立于友人;不仅政治独立,而且经济独立。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内外干扰中取得辉煌的成功?蒋介石找过五个原因,但终生也没有弄明白。克洛泽把所有原因归结为一个最终的“运气”,也没有替蒋弄明白。回答者只有毛泽东。

  12.毛泽东如何步步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心境苍凉”到八七会议后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毛泽东通过艰辛摸索,开创了一条完全独立的中国革命道路,不但独立于敌人,而且独立于友人;不仅政治独立,而且经济独立。事实证明,这条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基础。

  当别人都还认识不到建设苏区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的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呢?并不是说这条道路原来就存在于领袖的头脑之中,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生涯中一个艰辛摸索的过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同志当时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心境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还并没有非常明确地认识到走这样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年八七会议,毛泽东在这方面的思想开始比较成熟了。八七会议之前我们要注意一个重大的背景,八一南昌起义发生了,中国共产党人已经通过自己的武装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石破天惊的理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到了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再到1927年年底井冈山斗争提出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实施工农武装割据。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脉络和发展的链路,这个过程在当年就已经论证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对“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探索,并不是胸有成竹:我早就有这个思想,上了井冈山,我就是为这个东西而来的。不是的。当初上井冈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打长沙打不下来,只能上井冈山,上了井冈山怎么办?和井冈山上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的队伍会合。那怎么夺取未来的胜利呢?

  井冈山地处偏远,秋收起义的队伍主要是湖南的农军和留洋的学生,有一小部分武昌国民警卫团,力量很弱,再加上井冈山上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的部队,这两个力量

  请收藏:https://m.aptfon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